近期煤炭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 |
文章来源:信乐团 发布时间:2025-04-05 19:16:59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它的理念基础和内在逻辑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一脉相承。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天地新境界。2023年3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融即便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漂洋过海的商船、游历广泛的旅行家、无所不至的探险家,都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进步发展发挥了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积极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2]11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丰富、发展,理论体系不断完备,时代价值日益凸显,真理光芒穿越时代风云,成为引领时代前进的不竭思想动力。尽管不同文明的语言载体不同,思维框架不一,信仰基础有异,但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标是共同的,建立公平、正义秩序的愿望是共同的,实现民主、自由权利的追求是共同的。[5]何去何从,人类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这是2021年4月9日拍摄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附近的英雄山上的红旗飘飘主题雕塑(无人机照片)。 博物馆展陈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总书记驻足察看,不时同大家交流,追忆峥嵘岁月。【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北极村考察。这座山水甲天下的旅游名城,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总书记嘱咐大家一定要呵护好。【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一帆风顺平安宅,万事如意幸福家。全国旅游发展大会5月17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在河南新县,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来到湖南韶山,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毛泽东同志故居。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邀请。看到北极村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好,总书记很高兴。 2024年3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常德河街考察时,同店主和游客亲切交流。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谈到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先后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潮州考察时,感慨潮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旅游。走进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调研。 此次湖南考察中,总书记指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总书记听了,高兴地说: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在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市象鼻山公园,远眺山水风貌,沿步道察看商业、邮政等服务设施。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讲道。这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在老家寒舍民宿店,总书记仔细察看服务设施,同店主韩光莹一家围坐在一起交谈。新华社发随后,总书记乘车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考察调研。 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让我们重温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擘画指引,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旅游是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 在世界文化遗产山西云冈石窟,总书记同样提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意义: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担任国家副主席时,习近平同志就对红色旅游作出过深刻阐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书记一番话,彰显旅游为民的深入思考。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出访和会见外国领导人时谈及旅游。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良好的生活环境。 走进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总书记指着门口的对联朗声读道。韩光莹告诉总书记,他是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近年来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 从山水,到森林,再到冰雪,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如今,仅以观光游览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需求。进商铺、询物价、唠家常,观看非遗技艺展示、听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总书记不时同大家交流。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时,强调双方要加快人文交往双向奔赴,继续办好中法文化旅游年各项活动;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时,宣布扩大各领域人员往来,全面深化文化、教育、体育、旅游、地方合作;在匈牙利访问期间,两国就加强旅游政策协调沟通,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打造旅游产品等方面达成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在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强调的: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的价值。春色满园,皮球翻飞,淑女蹴鞠这幅中国苏绣作品,记录了一段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往事。 总策划:袁炳忠策划:李拯宇出品:孙志平监制:米立公统筹:李薇、吕馨慧编导:牛小溪、李小卉配音:王帅龙记者:陈昌奇、逄杰、赵英博、饶饶、喻珮、刘紫玄、陈俊侠、姜雪兰、陈斌杰报道员:骆羿杉、王露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它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和很多其他博物馆的藏品一样,见证了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崭新篇章。 它的诞生源自中西方文明的互鉴与发展。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
相关资料 |